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首页 | 课程负责人 | 主讲教师 | 教学团队 | 课程建设| 教学资源 | 视频教学 | 试题库 | 教学评价 | 教学环境 | 佐证材料 | 其他 | 申报表
   导航菜单
  教学团队
   人员构成
   教学队伍整体结构
   教学改革与技术服务、培训
   师资培养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教学团队人员构成

张同舍,男,副教授。1977年8月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运城农学院园林系,1978年8月至1982年12月任学校教务处干事,1983年1月至1993年2月担任学校实习农场副厂长,1987年12月获得果树农艺师资格证书,1995年11月由农艺师转评为讲师,1977年7月晋升为高级讲师,2006年9月转评为果树学副教授。
1993年至今先后担任过《果树生产技术》、《园艺通论》、《园艺植物栽培学》三门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工作。
参编的教材、著作和发表的论文有《园艺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果树栽培学》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苹果新品种及优良砧木》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运城地区果树大面积改套塑模袋的可行性建议》中国三峡出版社、《新嘎啦—抗病苹果早熟品种的一朵奇葩》地震出版社。
参加的省级科研项目有《节能型日光温室油桃栽培技术研究》,2000~2002,获山西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技术进步二等奖;《极早熟短枝红富士株变研究》,2005~2007,已于2008年5月14日通过省厅验收,排名第二位,为项目中后期实际主持者;《优质黄瓜新品种推广》2007~2009,目前已进入整理材料的尾声阶段等待验收,排名第一位,为项目主持人。
近5年来,参加服务“三农”的项目有:山西省运城市卫生局UNDP项目,2006~2007,已完成;山西省平陆县三门峡库区移民管理局,2003~2005,已完成;山西省临猗县科技局,2005~至今;山西奇星农药有限公司2009~至今,任主讲教师、专家团成员。
曾获得的荣誉有:山西省优秀指导教师2次,运城市模范教师2次,学院优秀教师,校级教学能手,模范党员,模范班主任若干次。

竹常青,男,1989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农学学士。同年分配到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1995年任《果树栽培学》讲师,2005年取得高级讲师资格。主要从事《果树栽培学》、《园艺通论》的教学工作和苹果示范园建设及果树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历年来,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多次赴平陆、闻喜、临猗、盐湖区等主要果树产区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 “三农”。先后在《山西果树》、《北方园艺》、《运城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8篇,其中第一作者3篇。并参加了省驻地科研单位的小麦、油菜新品种的区试,玉米亲本的繁育、棉花新品种的区试验和相关栽培技术研究。其中,特早熟棉花品种《晋棉32号、37号的选育及应用》于2005年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任职期间,曾多次获得校内模范共产党员、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模范科长等称号。

贾生平 男,副教授 1984年7月,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果树专业,同年分配于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工作。
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先后承担《果树栽培学》、《果品贮藏加工学》、《园林植物栽培学》等课程的授课任务,年均授课时数300学时以上。教学过程中,我能多方查阅资料,向同行专家及老教师请教,掌握果树科技发展的新动态、新技术,认认真真地备好每一份教案,并精心地讲授好每一节课。针对《果树栽培学》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不畏酷暑,不惧严寒,带领同学在田间完成好各项实践技能操作,使同学们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其间,在1989-1993年,我还克服重重困难,在永济黄河滩南苏村及平陆县张店镇为果16、果18农村青年承担教学任务,圆满地完成学校交给的工作。
在工作之余,我曾多次受邀赴平陆、万荣、临猗、盐湖区等果树主要产区,为广大果农传授果树生产新技术,推广果树科研新成果,先后培训10万人次,深受当地政府、果农好评。另外,我还参加了《果树栽培学》、《新红星苹果生产新技术》、《红富士苹果优质丰产300问》、《红富士苹果高产栽培技术》、《果园生草覆草新技术》等5部书的编写工作,并在国家级、省级等科技刊物上发展论文科普文章100余篇。
荣获荣誉称号:
1、1994年,“山西省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2、1999年,“山西省暑期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3、2004年,山西省“省级学科带头人”;
4、2006年,运城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5、2008年,“学院园艺技术专业带头人”。

 

樊存虎,男,讲师。1994年7月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土壤与植物营养专业,同年9月分配到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任教。2006年考上山西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2009年底毕业)。
先后担任过《果树栽培》、《土壤肥料学》、《农业微生物》、《果树生产实训技术》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近五年内发表的论文两篇,《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CMS-P的胞质分类研究》、《农大108和晋单34光和特性与产量关系的比较分析》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有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果树实训基地土壤肥力测定研究、盛果期苹果树平衡施肥技术研究等五项。2004年~2009年在山西省临猗县科学技术局“果树生产技术培训”和石化集团的“果树配方施肥”等服务项目中被聘为高级讲师、担任主讲讲师。
2003年获全校多媒体教学比赛优秀奖;
2004年获学院教学能手。

胡建芳,女,现年38岁,中共党员,2006年晋升为副教授。1992~1996年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栽培专业学习并取得学士学位,2000~2003年山西农业大学继续学习,取得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学位。
自1996年毕业至今,除了担任教学任务外,一直兼职在教务处从事教学教学管理工作。
近年来,该同志在业务工作及学术创新上都取得了一些成绩。2005年被评为院级“模范教师”, 2006年被评为运城市“模范教师”、院级“优秀党员”。在国家级、省级及地方刊物上发表学术教学论文十余篇:《不同水分条件下增施磷肥对冬小麦氮素吸收的影响》;《隰县向日葵列当发生成因及其防治技术初探》;《优质专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运城市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和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潜力的计算分析》;《适宜节能型日光温室栽培的油桃品种筛选试验》;《棉花喷醋抗旱保铃初试》;《抗虫棉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的经验与体会》;《节能型日光温室油桃高产栽培技术》;《运城市棉花大铃型品种栽培技术》;《农业职业技术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思考》;《高职高专课程改革思考》等。
参与课题研究教学科研课题3项:参加2005年3月份由省科委申批的农业类编号为051022《极早熟短枝红富士株变研究》的课题研究,并在此课题中承担该课题研究内容的具体实施任务。2007年参加《沾化冬枣早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课题研究。2008年2月申报《农业中专“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课题,并与2008年5月立项。
参编著作2部:《油桃日光温室栽培200问》和《计算机应用基础》

崔琳霞,女,讲师。1991年7月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植保系,同年7月分配到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任教。2006年考上山西农业大学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
先后担任《植物保护》、《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任务。近五年内发表论文4篇——《农业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2007,3,运城学院学报),《运城地区农田鼠害发生与防治》(2008,《山西农业科学》),《3%多抗霉素水剂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药效试验》(2008,中国农学通报),《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防治梨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2009,中国农学通报)。教学之余,还为农药公司做了大量的新药剂推广试验。
2001年被评为校级模范教师。2007年发表的论文《农业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获第二届高职论坛三等奖。

杜朝,男,32岁,助教,2001年7月毕业于东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专业,2004年3月到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任教至今,承担《数据库》和《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和学院网络课程的设计与维护工作。

卫永乐,男,29岁,助教。2006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果树专业,获硕士学位,2007~2008年在北京农林科学院草业中心从事科研工作,2009年转入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从事《果树生产技术》教学与实训工作。

刘湛,男,助理实验员。2006年7月毕业于陕西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专业,2006年9月分配到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任教。
主要承担学院网站设计制作与维护和校园电视台影视录制与制作工作。2007年被评为院级模范班主任。

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